close
1000730 金門海泳 2011搶灘料羅灣 之4 水頭聚落
水頭,又名金水,位於大金門島西南隅,聚落鄰近水頭渡口,
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,
現今為小金門(烈嶼)居民往來金門本島海上交通、
運補重要的碼頭與「小三通」兩岸往來的定點直航港口。
元朝末期,水頭原本只是福建漁民避難、補給搭屋落腳的暫居之地,
但至明清時期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姓氏的聚落,
建築群組依地勢地形而建,各姓氏分而居之。
以「頂界」、「中界」、「下界」、「後界」稱為「四甲頭」;
「頂界」以黃姓宗親核心,
「中界」有黃、李、蔡等姓氏,
「下界」則是黃、蕭、王姓氏,
「後界」有吳、陳、鄭、王等姓氏,是目前金門地區最多姓氏的聚落,
尤以金門聚落均為單姓宗親發展的型態中,顯得十分特別。
水頭聚落的歷史建築與古蹟,時序上大約可分為兩個重要代表時期:
一、清乾隆年間建築群組,有黃氏大宗祠(1734年黃汝標倡建)、
頂界的「十八支樑」(九棟雙落大厝)、
王氏古厝等建築群為代表。
二、民國5年到民國25年間(1916-1936年),
南洋僑匯返鄉興建之大厝與洋樓建築,
數量與密度均為金門之最。
而其中最著名的有1925-1930年蔡開盛、開國昆仲宅第,
1932年金水學校,1933年黃廷宙宅第與洋樓,
1934年黃永遷、黃永鑿兄弟合建的洋樓,
全站熱搜